寫在倫敦七七爆炸

Screen Shot 2016-05-15 at 4.44.16 PM
發生爆炸的地點,都是我很熟悉的。第一個爆炸地點(Liverpool St)在東倫敦,我來到倫敦年半來的住處,每天上學也經過的路面。第二個爆炸地點(King’s Cross)是因為一次找木行做畫框時迷路遇上那宏偉火車站,而每次我背著重重的木條,總是經過那處的。第三個爆炸地點(Edgware Road)較為陌生,在尋找畫廊時迷路經過。第四個爆炸地點巴士爆炸,就在讀MA fine arts St. Martins College of Arts 的後面,而那輛爆炸的巴士起點站是我在最窮困時的住處,英國一個最高罪案率及謀殺率的地方之一。回到家看電視的畫面,那已不只是螢光幕的冰冷影像,而是充滿血肉記憶的街道。
 
七月七日早上,恐怖襲擊埋葬了倫敦奪得2012年奧運主辦權的歡樂氣氛。
 
今天我如常在早上七時許回到工作室,不同的是,從來享受寂靜晨光的我,今早卻扭開了收音機,看著自己的畫。到了九時許,電台報導倫敦的地鐵有事故,並沒有提到傷亡或爆炸,我也不以為然,因為地鐵事故在倫敦是一個很常有的現象。記得第一天來到倫敦,看見每個地鐵站大堂也有一塊故障告示板,告知你那條線 “Good Service / Delay 或是Suspended!!”。誰也沒想到那就是今次恐怖襲擊的序幕。 早上08:51 BBC的報導,第一個爆炸地點是在Liverpool Street的火車站。Liverpool Street是屬於倫敦市中心與東倫敦的交界。它的火車站是地鐵與長途火車的交匯點,早上極之繁忙,而且位於高級的商業區,上班族多是中產及高級行政人員,印象中長乾濕褸及黑色西裝的典型倫敦風格,在這裡最顯易而見。鄰近BANK火車站,就如香港的中環,是各老牌英國銀行如BARCLAYNATWEST的總行所在地,倫敦交易所也在其中。被稱為色情小黃瓜,由NORMAN FORESTER 設計的St Mary Axe也在附近。過往年半,我就住在東倫敦,每天都坐巴士經過這條街道,第一件在倫敦創作的作品,就是以?立在此處的一個雕塑,倫敦地鐵工程師作為藍本。而Liverpool Street 是倫敦市中心與東倫敦連接的一條重要街道。東倫敦是阿拉伯及印度人聚集的地方,有一座很大的回教寺,這裡也常有反政府及反布殊的簽名運動。 距離Liverpool Street不遠的spitalfield market,及brick lane,除了有出名的印度咖哩外,便是藝術及設計師的studio所在地。據估計,超過一萬名藝術家居住在東倫敦,其中包括今屆英國威尼斯雙年展的代表,Gilbert & George的工作室,yba(Young British Artists) Tracey EminCharles Saatchi 收藏的英國藝術品的倉庫(年前曾發生大火,毀了不少yba的作品)Damien Hirst 在學時期與Goldsmith 的同學就曾在東倫敦被棄置的廠房內辦了一次由藝術家自己策劃的展覽,並租專車請英國yba教父Charles Saatchi 參觀,成為日後yba發展的一個里程碑。Whitechapel Gallery 的主管 Iwona Blazwick形容:一百年前的藝術之都在巴黎,五十年前是紐約,現在是東倫敦這裡不單是英國,甚至是世界藝術界的動力。 雖然有點言過其實,但這裡正正就是英國引以自豪,將工廠及爛地轉型為工作室,畫廊及創意工業的心臟地帶。過百間大大小小的畫廊(有名的White Cube, Whitechapel Gallery, Flower East Gallery&hellipWinkingcafe酒巴,書店,設計品小店,以個人風格特色代替玻璃大窗的重建思維,形成了獨特的魅力。在過往的年半,在這種地方居住,在酒吧,在cafe都踫上創作人,有種彼此支持的氣氛。不過,發展過度面對租金上升,一個創作人最不想看到的情況,已經在這裡發生,最近一期Creative Week (http://www.creativeweek.co.uk/index.html ),他們就呼籲為將創作人包括在優惠房價/租計劃內(現計劃為教師,護士,消防及警員所享用)。倫敦2012年奧運主場館及選手村都在東倫敦興建。昨晚看到電視畫面,展示如何將東倫敦改造,興建場館,各人都興高采烈慶祝,今天電台傳來,我們停止了本來的慶祝,國會下半國旗…”爆炸就發生在通往這個未來奧運中心的咽喉上。 早上08:56 第二個爆炸地點是在King's CrossKing's Cross 是倫敦另一個地鐵與長途火車的交匯點。來自曼徹斯特,劍橋等港人熟悉的英國城市的火車都停在此。現在的King's Cross正在進行大規模的改建,位於waterlooeuro star終站,將來也會搬遷至此。很多酒店,B&B的所在地,是遊客較多的一個火車站。英國藝術家Antony Gormley (http://www.antonygormley.com) studio也在此,而來自美國典堂級的私人gallery GAGOSIAN GALLERY(http://www.gagosian.com/home.htm) 也在此開了分店,它將一幢巨型住宅內部打通,改為一個巨型的展示空間。彼鄰的是ST. Pancras Station 1868年啟用,主要用作連接世界第一條地鐵Metropolitan line (啟用於1863)。圖中雄偉的維多利亞哥特式建築,以紅磚建成,為ST. Pancras Station的上蓋,St Pancras Chambers。它是當年Midland Railway Company希望為此站建造一間酒店,舉行一項公開比賽的得獎作品。由George Gilbert Scott設計,名為Midland Grand Hotel1935年因為設施過時,而且經營費太高昂而停止運作。八十年代由於不合防火條例,而要停止開放。而外觀修葺花了一千萬英鎊,於1995完成。只作開放給團體及有限度參觀(星期六日11-1300)King’s Cross作為未來倫敦通往其他歐洲大陸的樞紐,在這次襲擊中死亡最慘重。因為發生在行駛中的列車,作為世界最古老的倫敦地鐵系統,地方狹窄而且沒有通風系統,一旦發生意外後果不憾設想。當夏天炎熱的時候,坐在地毯棉的坐位,加上沒冷氣,已足以令人窒息了。地鐵公司曾懸紅千萬英鎊向全世界尋求改善方案,但最終都無功而還。車廂太少不能安裝冷氣系統,每個轉角位都用盡空間的地道,可以改的不太多。成為了倫敦地鐵至今不能解的結。
 
早上09:17 Edgware Road,位於海德公園右上角,發生第三次爆炸。到了早上九時許,從電台轉來的消息還是很不確定,沒有人知道發生什麼事情。只知道有連串的爆炸在倫敦市中心發生,當時還不確定有沒有死傷者,bbc電台的主持嚴禁任何人作出猜測,而將聽眾的注意力集中在發生了什麼事的事實上面。但電台已經開始只播放有關倫敦交通及最新的爆炸消息,主持人接來同事,及事發地點人群的如實報告,並強調不要作無謂的猜測,只要給我(主持人)知你看到什麼。起初接到電台的聽眾,都是心情平伏,並說沒有看到傷亡,直至有一位聽眾打到電台,形容她如何踏在人的屍體上從地道爬出來,事態的嚴重性突顯出來。主持人有意再將恐慌減低,甚至打斷慌張的來電。但這刻的緊張氣氛也蓋不住了。電話網絡中斷,地鐵全面停駛,市中心巴士也傳來爆炸(第四個爆炸早上09:47)。沒有電視,我就在工作室聽住廣播。漸漸整個事件比較清楚,四個爆炸 (曾傳共有七個爆炸),死亡有,傷者送入醫院,東倫敦的royal London hospital,在以前家的附近,接收了第一批傷者。主持人不停呼籲所有人留在家中或工作間,緊急應變系統生效,道路讓予緊急車輛。市中心巴士全面停駛。電台傳來讚賞消防救護及警車的效率。及後英國首相貝埋亞從愛丁堡的G8會議坐直昇機回到倫敦唐靈街十號,並在中午作出全國講話。一切都在激勵民心,將本國的尊嚴放到最大,為恐慌中的倫敦市民作支持。屏息靜氣的聽著,倫敦,由極樂跌到悲哀之中,昨天高興而落淚歡呼,今天披血流淚。這個城市就如她的天氣,不能在預計之內。
林東鵬 旅英香港藝術家 零五年七月七日,倫敦
原文刊於2005-07-10明報 D03 | 周日話題 | By 林東鵬